市委  |  市政府  |  市政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报告

关于2021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28 09:40 来源:市人大办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省下达我市的9项约束性指标预计全部完成。经初步对接,省对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7项生态环境保护指标,预计均保持全省前列。根据2021年最新统计调查结果,公众对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满意度达94.14%、参与度达97.84%,达到历史新高。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环境质量改善实现“新突破”。2021年我市PM10平均浓度、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排名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分别较2020年末下降9.4%、上升0.2%,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面达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历史性突破。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从2020年全省第8位,跃居全省第3,进步明显。

  (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展现“新作为”。完成整改问题289个,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重点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宁国真也天境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难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顺利完成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顺利完成多轮“大考”交出“新成绩”。第一,平稳有序地完成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任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我市无典型案例、转办信访件129件仅占全省3.3%,信访数量较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下降14.7%,由第一轮第11位下降至本轮第14位;第二,完成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迎检任务。2021年第一批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4市中,我市转办信访件数量最少,典型案例仅1个。我市边督边改工作多次在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刊发、安徽新闻联播播出,是各级督察正面宣传的先进典型。第三,科学有效应对自来水异味问题。全市上下立即开展流域溯源排查、迅速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水质动态监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市区社会大局、舆情态势保持平稳,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四)生态文明创建进入“新阶段”。2021年郎溪县首创首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前,我市已成功创成生态文明“国字号”5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创建省级全覆盖,市本级为全省首批唯一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我市持续领跑全省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五)环境监测监管取得“新成效”。形成覆盖全市603个点位的大气、水、噪声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构建。畅通信访渠道,开展领导“带案下访”、“开门接访”,合理解决群众环境信访诉求。2019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被省核定为“零火点”地市。认真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六)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创新服务机制。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完成全省首个“打捆+承诺制”审批试点,加强“两高”建设项目源头防控,上收“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开启“环企直通车”,结对帮扶企业100家,累计走访企业394家次,收集问题169条,解决问题148个。实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将146家环保管理良好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执法干扰。推进“双招双引”。市、县两级全部成立工作专班,确定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名录库。启动编制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双招双引”实施方案。筹划设立市节能环保产业商协会。3家企业和项目列入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和重点项目。

  二、固废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固废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三条审议意见、七个具体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学习研究,及时分解任务,明确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整改。截至目前,三条审议意见和三个具体问题已整改完成,其余四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

  (一)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在全省率先印发《宣城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我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防治目标、重点任务。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完成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现场培训。三是开展检查考核。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检查企业71家;完成省对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现场抽查和资料核查,预计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加大生活垃圾治理。修正《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市本级城区及宣州区乡镇、郎溪、广德、宁国、泾县、旌德等地城乡生活垃圾“零填埋”。郎溪县临时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21年底前全部清运完毕。

  (二)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宁国水泥窑处置固废危废项目、广德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点已投产使用,郎溪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点预计4月份投产运行,市医废处置中心扩建项目预计2022年底投产,广德医废危废焚烧处置项目预计“十四五”末可投产使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建成,2022年4月底市区(含乡镇)、郎溪、泾县厨余(餐厨)垃圾可得到有效收集、运输、处置。市本级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在完善前期手续,即将开工建设。

  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一)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环企精准云普法”工作,提前完成全市218家重点排污企业、612名三类人员上线学法,顺利通过在线考试目标。启动全省首起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实现全市县级区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启动、磋商、办结全覆盖。

  (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2021年,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全年全时段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和大练兵,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实现全覆盖,执法人员活跃率100%,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医废处置单位执法监管,严格落实“两个100%”要求,强力保障疫情防控;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168人次,检查企业2584家次,处罚案件243件,罚款金额2828万元。

  (三)落实法律法规管控措施。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关于“1公里、3公里”管控政策,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水阳江、青弋江等长江主要支流暗查暗访。完成2914个长江一二级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全市234艘渔船、636名渔民完成退捕。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围绕“1145”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新高地。

  (一)牢牢把握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条主线。牢记国之大者,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二)坚决守住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一条底线。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强化对工业园区、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日常环境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超标排放和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三)聚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生态文明创建、信访积案化解四项攻坚。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大排查、大起底”。推深做实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落实“五定”要求,发挥“三长一员”作用,切实打通生态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生态文明创建“国字号”全覆盖。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依法分类处理群众环境诉求。对重复信访件、重点信访件,落实“一案一策、一人一策”,按照“控增量、去存量”要求,切实消除和化解信访积案。

  (四)实现环境应急水平、监测能力水平、创新工作水平、党建工作水平、内部管理水平五个提升。开展全市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重要流域“南阳实践”。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敏感区域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深入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生态振兴等创新性工作,谋划工作思路和举措,切实抓好落实。将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作为党建重点,认真抓好巡察、审计等问题整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突发事件、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环境信访、党建工作”五个一线中锤炼干部。全面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